標題:這到底是誰的怪癖?
作者:理察.卡爾森博士、克瑞絲.卡爾森
日期:2001/1/29
  共同生活時,一些日常的瑣碎小事,像是清理盥洗台上的牙膏殘渣,蓋上馬桶蓋等等,真的很容易讓我們抓狂。說來好笑,你可以深愛一個人,卻很容易因為與他共享一個空間,而覺得被干擾了。如果這樣的事日復一日的干擾著你,在大發雷霆之前先想一想:「這到底是誰的怪癖?」或許會有些幫助。

  許多年來,我習在早上起床時,到櫥櫃挑選一條顏色鮮豔的毛巾,準備等一下洗澡時用。結果每次都是理察砰的一聲先跑進浴室,輪到我洗澡時,我才發現剛才準備好的那條乾淨又漂亮的毛巾不見了。幾乎每個早晨,我都得全身濕答答的衝過整個房間,再去找一條毛巾來用。這樣過了一陣子之後,我真的抓狂了。

  一天早上,我又到櫥櫃挑選毛巾時,我開始生起氣來。雖然我還沒去洗澡,我也可以預見過不了多久,這條毛巾又會被丈夫用掉。然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很幸運的,那天早晨我改變了心意。我想了一下,然後問自己兩個很明顯的問題:「嗯!如果我能拿一條毛巾,為什麼不能拿兩條?這到底是誰的怪癖呀?」

  從某個角度來看,這個情境實在很滑稽。我正面臨情緒崩潰的邊緣,而理察卻完全不知道我的挫折與沮喪。他一直想著的是:他娶了一個多麼溫柔體貼的妻子,每天早上都為他準備洗澡毛巾。

  怪癖會很自然的在許多方面表現出來。我聽過一對夫妻的故事,妻子潘蜜拉已經算是愛乾淨的人,而丈夫大衛更是非常注重整齊清潔-我說的是「真正」很乾淨整潔。一天晚上,潘蜜拉洗完碗之後,不小心留了一小片菜葉在水槽裡,大衛於是站在廚房的水槽面前,敞開嗓門大喊:「潘蜜拉!妳要不要過來把妳留在廚房中的一堆髒東西清理掉?」

  這到底是誰的怪癖呀?當然是大衛的。 

  如果每個人都能看清楚真正發生的是什麼事,反省這個問題時,就能讓我們有不可思議的解脫感。以前面這個例子來說,如果大衛能看清楚自己才是神經過敏,才是有怪癖的人,他就笑起自己來,也不會再對妻子有不切實際的期望。換個角度來說,如果潘蜜拉也能理解大衛的怪癖,當做是他的一個問題,她就能置之不理,或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,不當一回事就好了。

  當怪癖變成每天主要的干擾時,最好時時提醒自己,每個人難免都會有一些怪癖。就拿我的例子來說,想想看或許不是丈夫做了什麼(或是沒做什麼事)困擾到妳,而是妳做的事(或是沒做的事)困擾了自己。若是像大衛的例子,那你可能就是對某件事期望過高了。

  如果你肯停頓片刻,帶著幽默感,誠實反省一下這些狀況,你通常很容易就能找到解決方案,不然也會用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。當你覺得被干擾時,試著問自己:「到底這是誰的怪癖?」至少有些時候,答案會是:「是我的!」

回到目錄】【上一篇】【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