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「經驗」不等於「本事」
作者:不具名
日期:2002/08/19
「經驗」不等於「本事」

雖然我們都認知到目前為知識經濟的時代,知識為競爭的根本,但是
大多數人在工作方式上仍是止於「作業」層次,也就是每天以「例行
公事」的方式忙著「例行性」的工作事務,少有「思考」事務的時間
與習慣。

**你正在做例行性還是思考性工作?

例如某一單位已承辦政府部門的專案計畫好多年,今年仍將繼續辦理
,他們找我來指導協助他們本年度專案計畫的進行。我從「價值創造
與提升」的角度與他們討論,請他們談談如何善用目前已累積的經驗
能夠對委託的政府部門提供更好的服務(包括提供超出政府部門所預
期的研究成果及服務),以創造本身的競爭優勢。

在經過一番討論後,我發覺這些夥伴們都覺得興奮,他們似乎建立了
信心,能夠從既有的經驗中發展出一套不一樣的思考及做事方式,對
於工作的參與也變得較為活潑。

我想這樣的例子在企業或政府部門裡,並非特例,因為一般人都習慣
於按表操課,以習慣、熟悉的方式工作,較少從經驗中回顧、反省。
因此,日復一日,沒有長進。過去的經驗成為個人或機構成長的限制
或盲點,因為他們不再給自己機會去嘗試新的做事方法,他們的本事
非常有限,無法面對新的挑戰。這種人在目前的環境中,很難生存,
他們只有苦勞,不容易發揮貢獻建立功勞。

**經驗綁標?

沒有經驗並不可恥,沒有經驗也不表示沒有本事。重要的是,一個人
如何去學習及吸收別人的經驗,化為自己所有,並發展出自己的思考
與做事方式。也就是,後進者採用知識工作方式,一定要能夠比先進
者發揮更大的本事。

我們最近參與一個政府大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的投標,我們希望從主
辦單位拿到過去承辦單位的報告及檢討書,或許主辦單位受限於角色
關係或不同的考慮不願意提供給我們,而我們只好透過各種管道收集
過去辦理的情形,包括過去受訓學員對於參與計畫的心得與改善建議
;另外,我們也蒐集國內、外各單位所舉辦相關的研討會及其內容,
然後規劃培訓的策略、培訓方式與課程內容。我們在規劃整個方案時
,不是以辦理訓練的方式作為考慮,而是站在主辦單位的立場如何提
供主辦單位更多的價值創造與服務,如協助蒐集全球著名的專業機構
及建立政府與這些相關專業機構的網絡關係,並藉此協助國內產業界
能夠與國際著名機構互動、引進重要的知識資源。當然,完善可執行
的人才培育計畫也是我們規劃滿足主辦單位的基本要求。此外,我們
團隊也有從事類似計畫的相關經驗,但是主辦單位最後仍以我們在這
項計畫上「缺乏經驗」為由,認為我們不夠好。我們當然虛心接受,
敗軍之將不可言勇。可是,至今我仍然懷疑「缺乏經驗」是否是研判
計畫好壞的條件?而這是否為「經驗綁標」?因為我相信:「經驗」
不等於「本事」;而且經驗很容易讓我們受過去的作法所限制,不容
易突破。從這項計畫的規劃過程中,我自己對知識、經驗有更清楚的
掌握與瞭解,這也是「做中成長」的經驗。

回到目錄】【上一篇】【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