標題:涼藥與熱藥
作者:不詳
日期:2001/3/18
涼藥與熱藥,是指藥物的藥性。所謂涼藥,就藥性是寒涼的;所謂熱藥, 
即藥性是溫熱的。這是我國古代的先民們在長期與疾病的診治的過程中, 
仔細地觀察了藥物作用於人體所發生的反應,再加以歸納總結出來的。為 
了說明問題起見,先舉兩個例子: 

人們在抵抗力較弱的時候,因外出淋雨,衣衫都淋濕了,以至於怕冷發熱 
、無汗、流清鼻涕、口不渴、舌苔白、小便清長,這是寒性的症狀。如用 
紫蘇、生薑煎湯飲服,就會感到全身溫暖而出汗熱退而不再怕冷,從而消 
除了上列症狀。這說明紫蘇、生薑的藥性是溫熱的。 

兒童頭上生了幾個熱節,局部紅腫疼痛,且有發熱現象,口渴想飲水,小 
便黃色,這是熱性的症狀。用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野菊花煎湯飲服,症情 
即可日漸好轉而痊癒。這說明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野菊花的藥性是寒涼的 
。 

我們從上面所舉的例子可以看出:所謂涼藥與熱藥,是與病情的寒熱相對 
而言的。也就是:能夠治療熱性病症的藥物,叫做寒涼藥;能夠治療寒性 
病症的藥物,叫做溫熱藥。涼藥與熱藥,就是我們的祖先在長期的診治經 
驗中,創造出來的中藥基本理論的一個部分。有關中藥的基本理論的內容 
。包含有四氣五味、升降浮沈以及藥物歸納等。這些理論知識,是中國醫 
藥學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的具體內容,雖還有待進一步研究、提 
高,但長期以來,對於中醫辨證用藥起著一定的指導作用。 

回到目錄】【上一篇】【下一篇